碧水集團項目榮獲水處理領域“諾貝爾獎”
8月11-15日,2024年世界水大會暨展覽會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。會上,國際水協會(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,IWA)公布了2024年國際水協會項目創新獎獲獎名單。
其中,由碧水集團作為政府出資方代表委托單位,全過程參與監督管理的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PPP項目,從一眾優秀案例中脫穎而出,斬獲項目創新獎(PIA)銀獎。
水處理領域的“諾貝爾獎”
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介紹,世界水大會是由全球水環境領域最高學術組織、在國際水行業中享有盛譽的國際水協會(IWA)舉辦的大型全球活動,每兩年一屆,代表著全球水務領域最高水平的行業盛會。
全球項目創新獎(PIA)則被譽為水處理領域的“諾貝爾獎”,創立于2006年,每兩年頒發一次,旨在通過發現全球水行業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優秀工程和項目,形成可復制性解決方案和創新策略,以解決全人類水環境、水資源、水安全等問題。
PIA共設六個類別,每個類別評選出金、銀、銅牌獲獎項目各1個,旨在表彰水務行業某一特定領域的卓越成就。同時,將從6個金牌項目中選出1個授予IWA全球創新大獎。據悉,此次獎項共有34個國家申報的108個項目從中角逐。
踐行流域綜合治理理念
黃孝河、機場河流域位于武漢歷史悠久的老漢口片區,該區域是典型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區。多年來,該片區存在管網易淤積且外水多,污水體系運行效能低下;排水口單一合流區面積大,合流制溢流污染管控難度大,以及運維管理弱等問題。
在市水務局統籌指導下,碧水集團按照統一規劃、統籌建設等“六統”標準,全面推進“三湖三河”(南湖、湯遜湖、北湖、黃孝河、機場河、巡司河)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,打破碎片式水環境治理弊端,切實踐行綜合治理、系統治理、源頭治理的理念。
2018年,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PPP項目啟動,作為為“三湖三河”項目重點工程,項目圍繞晴天全截污、雨天控溢流、汛期治理洪澇、運維智能化四大目標,實施8大類21個子項工程,實現上下游聯動、左右岸兼顧、岸上岸下協同的全要素系統治理。
“智慧大腦”推動流域管理更科學高效
項目重點子項——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,是華中地區第一座全地下花園式凈水廠,項目輻射130余平方公里,惠及人口超過200萬人。
凈水設施為全地下式雙層結構,地下二層為水處理池體,地下一層為操作層,占地面積2.9萬平方米,相當于4個標準足球場,設計日凈化處理能力為10萬噸。上方空地為街區花園,給居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,實現還綠于民、還綠于生態。
為強化雨水就地消納和滯蓄能力,項目新建了全國規模最大(共10m3/s)的CSO強化處理設施群及華中單體規模第一(25萬m3)的調蓄池。雨天時,在凈水廠運行的同時,將合流制溢流污染通過低位箱涵傳輸至CSO調蓄池,經過強化處理后排放,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,將暗涵溢流次數控制在10次以內。
項目應用全國首個在線模型模擬智慧水務平臺,集成了流域4個行政區內63個廠站設施的2000余個運行數據,通過物聯感知、模型在線模擬、大數據分析,推動流域管理更加科學高效;打通3050米地下淺埋“經絡”,形成超大污水處理與循環系統,打造華中地區第一條淺層污水傳輸隧道,凈化“城市血管”。
未來,項目與流域內諸多設施一道“發揮合力”,形成“藍綠交織,清新明亮,水城共融”的健康水系格局,再現“百年黃孝河,十里再流芳”。